內容摘要:重型機械行業的產品包括冶金機械、礦山機械、起重運輸機械、重型鍛壓機械和大型鑄鍛件五大領域,共21大類產品,約4200多個品種。重型機械行業持續快速增長的實際,得益于全行業采取積極措施,加大科技創新,調整產品結構,轉變增長方式,走國際化道路。
重型機械行業的產品包括冶金機械、礦山機械、起重運輸機械、重型鍛壓機械和大型鑄鍛件五大領域,共21大類產品,約4200多個品種。在中央振興裝備制造業,拉動內需及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等引導下,全行業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有關產業政策,積極落實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正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行業造成的影響,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利潤增長顯著,進出口貿易發展迅速。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截止2011年12月,重型機械行業規模以上企業3326個,工業總產值達到8686億元,同比增長26.2%,工業銷售產值8461億,同比增長27%,出口交貨值620億元,同比增長19%。
重型機械行業持續快速增長的實際,得益于全行業采取積極措施,加大科技創新,調整產品結構,轉變增長方式,走國際化道路。
一、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創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重機行業的具有產品大型化、產品多樣性和生產工藝性強、裝備成套性、技術先進性等突出的特點,因此,對技術研發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得益于國家對重大技術裝備的政策支持,行業的技術研發水平得到了快速發展,先后有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沈陽礦山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沈陽重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華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重型機器廠有限公司、衛華集團有限公司等15個企業獲得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同時還有二家企業經國家科技部批準設立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是設立在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礦山重型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設立于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的金屬材料擠壓/鍛壓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些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企業、為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除了上述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外,一些重點骨干企業還在國外設立技術開發中心,如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在德國設立了大連重工?起重技術開發中心(德國)有限公司,聘用德國本地的工程技術人員,利用德國高起點的研發平臺,開發國內市場需要的技術和產品。
二、推進強強聯合,加大企業的并購和優化重組
重機行業的重點骨干企業大多具有規模大,員工眾多,企業歷史悠久,品牌影響力大等,同時也存在產品相近,市場競爭力不強,效率低等歷史問題,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強有力支持下,多家企業實現了強強聯合,通過了重組與搬遷改造、產權制度改革、業務流程再造和信息化建設、專業化批量生產等多種模式,推進了并購和企業優化重組,初步建立起適應國際化競爭要求的現代企業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通過并購使企業由生存型企業向發展型企業的轉變,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工程成套水平明顯提高,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經營規模、生產效率、運行質量明顯提高。
大連重工集團和大連起重集團聯合重組為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循序漸進地進行了改組、改造和改革,并有效地與加強企業管理相結合,實現了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解決了長期制約企業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取得顯著成效,成為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成功典范。
沈陽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與沈陽礦山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組建為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并成功收購了德國維爾特控股公司,實現了世界領先的隧道掘進設備設計制造技術與國內強大的制造能力的有機結合。
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兼并太原礦山機器集團有限公司和榆次液壓件廠,又通過整合太原礦山機器集團有限公司、山西煤礦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國有產權,聯合7家省屬煤炭企業共同組建了股權多元化的煤機制造企業太原重型機械集團煤機有限公司。
為了堅持成長持續化、管理集團化、市場國際化、技術集成化的發展戰略,在加大力度建設富拉爾基、大連、天津等制造基地的基礎上,近年來一重集團著力推進長三角地區基地的建設,先后并購組建了一重集團控股蘇州重工、一重集團常州華冶軋輥有限公司、一重集團紹興重型機床有限公司、一重集團馬鞍山重工有限公司等,打造一重集團的板焊容器制造基地、冷軋工作輥制造基地、重型機床研發和生產平臺、高端機械裝備生產制造和研發平臺。
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整體兼并陜西冶金設計研究院,并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和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改制為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一個實現了冶金機械制造、科研與冶金工藝設計鋼鐵企業的強強聯合。
中鋼集團收購西安冶金機械廠、衡陽有色冶金機械總廠、邢臺機械軋輥廠的優良資產,將其重組為中鋼集團西安重機有限公司、中鋼集團衡陽重機有限公司、中鋼集團邢臺機械軋輥有限公司。
三、積極拓展國際市場,走國際化道路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是國際著名的重型裝備制造企業,長期以來一直堅持走國際化道路,努力拓展國際市場,多年來已將港口集裝箱起重機產品打入全球70多個國家,同類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超過75%,成為全球集裝箱起重機第一品牌。
中國重型機械總公司多年來積極拓展國外市場,特別是發展東南亞市場,已在緬甸、越南、柬埔寨、印尼以及塔吉克斯坦等國設立了駐外代表處,并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先后承包了馬來西亞金獅集團金獅高爐公司簽訂煉鐵煉鋼項目總承包合同、柬埔寨金邊環網輸變電EPC項目、緬甸上巴路橋水電站項目、越南新光水泥股份公司水泥廠EPC總承包工程、哈薩克斯坦米塔爾鋼鐵公司2500立方米高爐爐殼成套供貨合同等數量眾多的國外工程項目。
2011年4月太重集團子公司太重煤機公司出資1.3億澳元(折合人民幣8.79億元)收購澳大利亞威利朗沃國際集團公司。威利朗沃國際集團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煤機設備制造企業,主導產品有煤層千米定向鉆機、井下柴油運輸車、井下皮帶運輸機等。其中煤層千米定向鉆機和井下柴油運輸車均屬世界一流產品,煤層千米定向鉆機是目前中國市場唯一的國際供應商。此次跨國收購將有利于太重煤機進一步獲取國際先進技術,填補產品和技術上的空白,對太重實施國際化戰略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2011年2月,中信重工全資收購GandaraCensa公司。GandaraCensa公司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擁有生產大型、復雜磨機技術及生產設施的企業之一,此次收購將有利于中信重工加快推動國際化進程,有利于增強公司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提高中信重工的企業品牌價值,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實現產業升級,融入全球經濟。為拓展巴西水泥裝備、冶金裝備、石油裝備等裝備市場,中信重工還于2011年12月在巴西米納斯州成立了中信重工巴西公司,此外,中信重工還計劃在巴西建立一個備件供應中心和零件加工中心,下一步還計劃在巴西本地收購工廠。
除此以外,一重集團在德國開設一重集團國際有限責任公司,開展鋼鐵業、石化業、電力業和礦山業設備和部件的國際營銷、銷售、服務、項目管理和質量控制等國際業務。
四、研發新能源、綠式節能、高端智能裝備和技術,滿足國家和市場的需要
為滿足經濟和國家發展不斷增長的對能源的需求,實現能源、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國務院通過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積極推進了核電建設,作為核電裝備國產化國家隊的一重集團、二重集團,在國家政策的積極支持下,加大研發投入和研發力度,經過多年的努力,取得豐碩的成果,全面掌握了“二代加”和“三代”核電大型鑄鍛件制造技術。
一重集團公司于2008年采用580噸鋼錠鍛造成功國內第一個百萬千瓦級核電常規島低壓轉子,2009年成功鍛造出世界首件第三代核電關鍵部件AP1000蒸發器錐形筒體,并實現了百萬千瓦級核電蒸發器鍛件的批量生產。2011年,中國一重承擔了福清1號、2號、陽江1號、2號、方家山1號共計5臺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的制造任務,在一年內完成5套百萬千瓦級核電壓力殼的批量生產制造。
二重集團公司于2008年完成紅沿河核電站3號、4號機組管板,并形成了批量化生產。2010年為東汽承制的首套核電低壓拼焊轉子鍛件成功制造,還完成了國內首根用于寧德核電項目2號機組的百萬千瓦級核電半速發電機轉子鍛件。2012年1月11日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簽訂了第三代核電AP1000自主化依托項目主管道采購合同。
中信重工研發純低溫余熱發電成套技術和裝備,用于水泥廠等工程項目余熱資源的利用,日產5000噸水泥生產線發電功率將達到10000kW,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國家推廣的新型節能設備。該技術的先進性已得到用戶的廣泛認同,占國內余熱發電市場的50%以上。目前正向硅冶煉、鋼鐵有色、化工等工業爐窯純低溫余熱發電領域延伸。
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具備了年產2000套以上1.5MW以上風電設備的制造能力,已自主開發出3MW海上風電發電機,正在開發5MW風力發電設備,成為國內最大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積極發展海上重工裝備,開發了最大起重量達12000噸海上浮吊,除滿足國內市場外,還出口到韓國等,還研發的海上石油開采而急需的3000噸鋪管船,已經交付3艘鋪管船給用戶。
大連重工起重集團、上海重型機器廠有限公司瞄準國內市場急需的船用曲軸,進口了國際最先進的半組合式船用曲軸加工設備,具備了50-108級全系列曲軸的加工能力,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要,同時大大降低船用曲軸的進口價格。
除上面提及的產品外,行業企業還根據市場的需求,按照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指導目錄的指導,積極開發大型高精度冶金成套設備、大型露天礦開采設備、大型煤炭開采設備、大型港口裝卸設備等高端重型裝備。
五、多家行業重點企業成功上市,與資本市場有機接軌
近幾年以來,重機行業以一重、二重、太重、大連重工、振華重工等為代表的重點骨干企業先后成功上市,與資本市場有機接軌,為重機行業的發展帶來的更多新的發展機遇,有利于企業抓住機遇調整產品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據統計,重機協會已有13家制造企業會員單位成功上市。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全行業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著力推進行業轉型升級,重點推進以下幾項重點工作任務:
1、突出抓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智能制造裝備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集中力量,努力突破產業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加快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帶動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
2、以市場為導向,以掌握核心技術為支撐,堅持裝備自主化與重點建設工程相結合,自主開發與引進消化相結合,發展成套、整機與提高關鍵零部件技術水平相結合,繼續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投入,提高企業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收能力,研發關鍵工藝技術裝備、節能減排技術裝備,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業升級轉型。
3、把推進企業兼并重組作為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支持企業以資產為紐帶,通過并購、聯合、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實施兼并重組,積極推進企業實施跨區域、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培育形成具有設備成套、工程總承包、國際貿易、投融資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4、把技術改造和推進“二化融合”作為提升產業整體素質的長期任務,圍繞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裝備制造,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不斷增強產業整體素質。
5、推進行業重點骨干企業繼續走國際化道路,充分利用國際、國內二個市場,重點拓展工程項目和重大裝備的國際市場,鼓勵行業專業特色企業,發揮本土優勢,拓展具有國際產品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