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科學技術廳
2012年全省科技工作要點
冀科計〔2012〕2號
2012年全省科技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省第八次黨代會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全省科技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支撐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為戰略重點,以支撐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首要任務,以實施科技重大專項、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和重大科技行動為抓手,著力推進產學研緊密結合、科技開放合作、科技人才培養、專利創造與應用、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提供科技支撐。
主要目標是:圍繞傳統產業技術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進一批科技創新人才,培育一批創新型團隊,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研發一批重大戰略產品。新建2-3家產業技術研究院、25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抓好15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審(鑒)定農業新品種30個以上;科技園區、科技合作創新轉化基地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高新技術企業力爭達到800家以上,創新型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幅增加;全省專利申請量增長10%以上,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25%以上。
2012年全省科技工作的重點任務:
一、圍繞調結構、轉方式首要任務,積極推進主導產業升級
1、加強鋼鐵產業核心技術攻關與高端產品研發。突出抓好鋼鐵產業技術升級,推動我省由鋼鐵大省向鋼鐵強省邁進。圍繞鋼鐵企業發展涉及的裝備工藝和高附加值產品研發技術問題,全面啟動實施“鋼鐵產業核心技術攻關與高端產品開發”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突破釩鐵生產新技術,研制新型無頭軋制裝備,開發汽車結構用鋼、高速鐵路用鋼、耐腐蝕船板鋼等高附加值新產品。
2、加快裝備制造新技術與新產品研發。在具有比較優勢的重點領域加強戰略產品研發,推動我省裝備制造業高端化。以發展裝備制造整機和成套設備,加快由加工組裝型向整機配套型轉變為目標,面向光伏產業裝備的國產化,開發準單晶鑄錠爐、新型太陽能電池層壓機等一批關鍵裝備;面向大型基礎工程建設需求,開發隧道內外通用架橋機、大口徑管道內環縫自動焊機、全液壓巖心鉆機等一批專用設備;開發TFT-LCD玻璃基板生產線、年產8萬噸粘膠短纖維生產線等大型成套設備,五軸龍門加工中心、轉塔數控沖床等高檔數控加工設備,提升我省制造業整體水平。
3、抓好節能減排技術研發與示范。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并重,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圍繞“雙三十”節能減排示范工程的實施,以鋼鐵、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為重點,依據鋼鐵、水泥節能減排技術路線圖,組織實施“工業節能減排重大科技專項”,攻克一批節能減排關鍵技術,實施一批示范項目,為我省節能減排提供科技支撐。
二、立足現有基礎和比較優勢,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4、推進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圍繞建設新能源產業大省和光伏產業強省目標,組織實施高效率太陽能電池、磁懸浮儲能飛輪,高效背接觸晶硅電池、大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葉片研發。圍繞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開展新能源整車、控制系統、電池材料、快速充電設備等研發。推進“十城萬盞”、“十城千輛”、“金太陽”、“風光儲輸”等科技示范工程的實施,加強新能源產品示范應用。
5、加快重大創新藥物與生物醫藥研發。立足河北優勢領域,圍繞生物技術藥創制、國家I類新藥開發、中藥材大基地建設和新制劑的開發,開展抗體藥物、新型制劑及輔料、重大仿創藥物、現代中藥等新產品研究開發。
6、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圍繞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數字化城市以及維護信息安全,開展物聯網、泛能網、云計算等技術研發。依托五十四所、十三所等科研機構的技術優勢,重點實施位置服務網全空域干擾監測與抑制技術、多源輔助北斗終端關鍵技術、MEMS標準加工技術、低損耗高密度陶瓷外殼等一批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帶動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7、突破一批新材料領域關鍵技術。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開展芳綸1414產業化關鍵技術及制品研發。圍繞高分子材料、精細化工材料、汽車用鋁鎂合金材料的低成本化和高性能化,以及延伸半導體照明產業鏈,開發一批高附加值、高性能新材料,推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8、實施海洋資源利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專項。積極推進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提鉀提溴、海洋化工等現代產業集成,打造曹妃甸工業區海水利用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區。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研究開發高純河豚毒素,開展鹽生植物營養功能分析和大宗海產品深加工,培育海洋生物新興產業。針對我省近岸陸域生態破壞、近岸海域污染加劇等問題,加強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提供科技支撐。
三、引領發展特色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9、抓好特色農業科技園區和成果轉化基地建設。以促進區域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為目標,新建10-15個特色農業科技園區(試點),使省級農業科技園區(試點)達到30個,創新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增強園區對區域特色產業發展的示范帶動作用,積極爭取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升級為國家園區。圍繞我省糧食生產和畜牧、蔬菜、林果等農業主導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培育建設一批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成為區域農業發展的成果輻射源。
10、加強良種繁育與示范推廣。圍繞保障糧食安全、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重點培育高產優質抗逆的小麥、玉米、谷子、棉花等一批農作物新品種和優質抗病專用果蔬新品種。抓好新品種示范推廣,加強標準化生產技術的創新研究,建設一批新品種試驗示范基地。
11、加強農業節水技術創新與示范。圍繞華北水資源保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強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加強微噴灌技術、水溶肥料和灌溉設備研發等節水新技術、新產品的示范推廣。針對環渤海低平原區淡水資源匱乏問題,加強耐鹽作物品種、咸水灌溉設備與配套農機具、咸水直灌和補灌技術、土壤環境保育等新技術開發和集成示范。開展灌溉農田減蒸降耗增效節水技術的研究應用,提高淡水資源利用效率。
12、深入實施“兩山科技工程”重點推進山區優勢果品省力化技術集成與產業化技術開發、山區設施農業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全面優化綠色果品、生態養殖、特色雜糧、名貴藥材等傳統優勢特色產業,培育壯大生態旅游、設施農業等新型特色產業,加強山區生態修復、尾礦治理等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解決制約山區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
四、圍繞建設和諧河北,實施科技惠民行動
13、增強生態環境科技服務能力。以解決社會公共事業發展共性科技問題為目標,在防災減災、生產安全、食品安全、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等方面,加強核心技術突破、技術系統集成和裝備研發。以改善生態環境為目標,圍繞水資源、環境保護、循環經濟等領域,重點開展飲用水安全、礦產資源開發、生態環境安全與建設、礦山尾礦綜合利用與生態恢復等關鍵技術研究,開展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改善空氣質量和環境綜合治理科技示范,建設宜居生態環境。
14、開展醫療衛生科技惠民行動。以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重大疾病為重點,開展多學科交叉臨床和轉化醫學研究,建立臨床試驗基地和臨床技術研究平臺,突破一批早期診治、藥物治療、個體化治療等技術和方法,提升我省臨床醫學水平和轉化研究能力。結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對科技的實際需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適宜技術研究開發與示范應用,提高縣(市、區)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
15、實施科普能力建設工程。圍繞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總體目標,深入組織開展科技活動周、全民健康科技行動、科技下鄉等重大科普活動。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工作,提高科技服務基層的水平,推動科普事業發展。
16、推動文化科技創新。支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重點研發促進文化資源開發、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文化產品(服務)和市場有機結合的新技術。運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媒體,創新文化內容、形式和載體,加快向數字化轉型。
五、加強科技園區(基地)建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17、加快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出臺《河北省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認定辦法》,認定一批省級高新區,擴大高新區群體規模。推動承德高新技術開發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制定《關于加快全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的意見》,落實促進高新區發展的相關政策,推動高新區上規模、上層次。召開全省高新區建設工作會議,實施“河北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創業環境建設”專項,優化高新區發展環境,打造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
18、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加快石家莊高端醫藥產業園建設。提升保定可再生能源、石家莊半導體照明、唐山高速動車組、邯鄲新材料、承德釩鈦新材料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基地和安平絲網、涿鹿光伏、寧晉硅材料等省級高新技術區域產業基地創新能力,促進產業升級,加快形成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群體優勢。
19、抓好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加快邯鄲市智能感知系統與核心部件和保定新能源與輸變電裝備兩個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以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為重點,以創新資金項目為抓手,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發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推動創新要素向基地聚集,培育新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20、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群體。出臺《河北省高新技術企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做好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和復審工作,擴大高新技術企業群體規模。成立高新技術企業協會,搭建交流服務平臺。落實《河北省促進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工作的若干意見》,培育一批高新技術行業龍頭企業。
六、強化科技基礎建設,提高科技持續創新能力
21、實施基礎研究能力提升和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行動。圍繞我省重點產業發展和重點學科建設的需求,著眼解決重大、關鍵、共性科學問題,實施一批自然科學基金和重點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爭取一批國家973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取得一批前沿技術成果。依托重大科技項目和創新平臺,重點支持、培養一批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行業領軍的創新團隊。加強科技人才工作,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扶持力度,培養和打造一批高水平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隊伍,為全省經濟、科技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22、加強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建設。穩步擴大省級技術創新平臺數量規模,在工程科學、農業等領域新建3家左右省級重點實驗室。做好衛星位置服務、絡病藥物、特高壓輸變電、植物調節、小分子藥物等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爭創工作。在機械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電力、建筑等領域建成2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做好創新方法、雜交谷子、釩鈦資源開發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爭創工作。
23、加快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抓好鋼鐵、光伏、煤基清潔能源、綠色智能交通、沙河玻璃等5家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工作。圍繞新能源、高端裝備制、生物、信息等產業,新建2至3家產業技術研究院,著力打造支撐產業技術創新的高水平研發機構。
24、穩步推進科技基礎條件建設。按照“開放、共享”的原則,繼續推進科技文獻服務平臺、大型科學儀器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和實驗動物平臺建設。重點做好科技文獻開發應用、河北省大型科學儀器設施服務共享聯盟建設、分析測試新方法、新技術開發、實驗動物新品種開發應用等工作。
25、強化創新創業服務能力建設。實施“河北省生產力促進中心服務能力建設”專項,加強共性技術研發與推廣,提升生產力促進中心對特色產業集群的服務能力。出臺促進孵化器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孵化器建設,營造促進各類孵化器發展的良好環境。建設一批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機構,提升對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服務能力。支持技術轉移機構建設,促進先進技術成果推廣應用和產業化。
七、發揮環京津、沿渤海優勢,深化對內、對外科技合作
26、積極推進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科技成果孵化園區建設工程。加快三河、廣陽、安次、涿州、涿鹿5個科技成果孵化園區建設,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引進一批科技項目和企業總部落戶孵化園區,促進科技成果的承接和轉化。
27、著力提升沿渤海新興增長區域科技支撐能力。《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省委、省政府決定舉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區、 渤海新區兩個經濟增長極。圍繞國家和省對河北沿海地區發展的戰略部署,瞄準國際水平,與國家大院大所聯合,在海洋、汽車、數字服務、復合材料等產業領域新建一批產業技術研究院、中試和成果轉化基地,啟動曹妃甸中日生態產業國際創新園、滄州日韓汽車零部件國際創新園的規劃和建設工作,通過加強國際科技合作,促進臨港產業模式對標國際發展、經濟建設率先步入創新引領軌道。
28、提升與大院大所、科技集團的合作水平。落實省政府與中科院“十二五”全面科技合作協議,推動省政府與中國工程院簽定全面科技合作協議,組織好第七次河北省院士聯誼會。在骨干企業、高等院校建立一批院士工作站,深入開展院士河北行活動。加強與軍工集團、大院大所、科技型企業集團和著名高校的科技合作,抓好“央企走進河北”相關項目的跟蹤落實,推進中鋼研科技集團涿州新材料基地、中電科集團石家莊信息產業基地、廊坊科技谷、中科院唐山成果轉化基地、中船重工718所邯鄲新材料產業基地等成果轉化基地建設。
29、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及與港澳臺科技交流。圍繞全省優勢特色產業重大科技需求,謀劃實施一批國際合作計劃項目。推動冀臺、冀港、冀澳科技交流不斷深入,拓展合作渠道和領域。加快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布局,推進我省國際科技合作方式由企業合作向產業合作的戰略性轉變。
30、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圍繞國家“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抓好省領導與科技部會談提出的重大科技工作和項目的落實。舉行省政府與科技部的第三次工作會商,確定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省部共同推進的工作重點,積極爭取更多的國家科技項目和示范工程落戶河北。
八、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優化科技創新環境
31、優化科技創新創業政策環境。加強《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河北省促進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工作的若干意見》、《河北省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項目鑒定辦法》和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修訂《河北省技術市場條例》。加大科學技術成果獎勵力度,激勵科技創新。
32、加強知識產權創造和保護。深入實施知識產權優勢培育工程和開發區工業企業專利提升行動。實施重點企業專利申請資助計劃、重大專利技術產業化資助計劃、重點企業專利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和區域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培育一批富有創新活力、示范帶動作用強的優勢企業。推進創新方法試點示范,加大創新方法培訓推廣力度,推進創新方法在企業中的深度應用,提升企業專利產出能力。推進“無假冒專利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33、創新科技金融結合機制。建立完善科技部門與金融管理部門、財稅部門、國資監管機構的科技金融協調機制,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綜合運用無償資助、償還性資助、創業投資引導、風險補償、貸款貼息以及后補助等多種形式,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探索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對上市培育重點企業從改制到發行上市實施全過程指導和服務,通過資本市場,使高新技術企業迅速壯大。積極探索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登記試點,拓寬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34、深化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出臺《河北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河北省科技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和《河北省科技計劃專項經費監督管理辦法》,增強科技項目和資金管理的科學性、規范性。建設完善科技計劃信息管理平臺,實現項目庫、專家庫的系統整合,提高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效率,促進科技資源統籌配置。
35、加強基層科技工作。加大對市縣科技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力度,加快唐山、石家莊、秦皇島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建設,啟動創新型區域建設工作。貫徹落實全國基層科技工作會議精神,出臺《大力加強全省縣(市)科技工作的意見》,優化基層科技工作環境,完善縣級科技管理部門職能,強化縣(市)科技進步考核,提升基層科技工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