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研發新產品、新工藝27項,其中8項填補國家、省內空白,絲網產業年生產總值突破200億元
日前,河北鶴煌網業股份有限公司超千米高速造紙機專用復合成型網項目被列入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獲得了省支持資金150萬元。“這項新產品科技含量高,填補了國內空白,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項目預計2012年底竣工投產,年產量達8萬平方米,將成為我們公司新主打產品。”鶴煌公司經理劉亞青介紹說。 從中低檔產品走向高端產品,在安平縣,鶴煌網業只是這個轉型中的一個縮影。 “抓科技就是抓先進生產力,抓創新就是抓核心競爭力。為了鼓勵企業提升自主研發能力,走創新發展之路,我們在資金、人才、技術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并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鼓勵企業研發新產品,擴展發展新領域,提高市場份額。”安平縣委書記李哲民向記者介紹說,“我縣對進口國外先進設備的企業,給予設備價格10%的補貼,今年縣財政準備再拿出1000萬元,建設省級標準的絲網檢測中心,為絲網產業提質增效做好保障。” 好環境好政策激發了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安平縣卓雅網業有限公司90%的設備為自主研發,其生產的裝飾網等產品先后應用到了上海世博會、奧運場館等高端市場;安平縣大鵬工業網帶有限公司產品獲得“國家級重點新產品”稱號,填補國內空白,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安平縣耀華拔絲織網廠投資近3000萬元從意大利引進了22臺大型電桿織網機,生產的鎂合金網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年生產能力達500多萬平方米…… 眾多絲網企業的轉型升級進一步增強了安平絲網產業在業界的話語權。2011年,該縣共研發新產品、新工藝27項,其中8項填補了國家、省內空白,絲網產業年生產總值突破200億元,全縣完成外貿出口額超過4.8億美元,同比增長27%,安平絲網成為國外用戶首選對象。 如果說好的環境為安平絲網創新打造了好的平臺,那么實施人才工程、加強與科研院所的“聯合攻關”則為安平絲網的持續創新培育了希望的“種子”。 方向明是安平縣德明金屬網業有限公司2008年外聘的總經理,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公司進行了全方位改進和提升,步入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性軌道。今年2月,方向明被授予“安平縣優秀外來專家”稱號。“在安平,無論是企業家還是政府都非常尊重我們,我們不僅掙了錢,還掙了‘面子’,自然愿意在這里扎根了。”方向明對自己的工作很是滿意。 創新的關鍵是人才,近年來,安平縣把人才培育與引進作為絲網產業晉檔升級最強有力的支撐。為給企業搭建優良的人才培育供應平臺,縣委、縣政府不斷建立健全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要求各有關部門制定完善優惠政策,加大對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的引進力度,切實解決他們在交通住房、子女入托入學、醫療養老等方面的問題,營造良好的人才引進外部環境,確保外來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絲網做為安平的第一大立縣產業,有些技術創新工作僅靠單個企業難以完成,安平縣委、縣政府依托印刷網、不銹鋼網、裝飾網等9家研究所,圍繞制約絲網產業晉檔升級的關鍵問題,加大聯合攻關力度,切實增強自主研發能力,近年來,累計研發新設備、新產品、新工藝500多項,申請專利100項以上,產業競爭力得到增強,安平已成為中國絲網產銷基地。同時,該縣還加大與省內外大專院校的聯系與合作,有針對性地培養、培訓、儲備一批專業技術人才。為了培養實用型人才,該縣還開辦了以實戰技能培訓為主、以“打造電子商務的黃埔軍校”為宗旨的“阿里軍校”,嚴格采用半軍事化管理,為企業源源不斷的培訓和輸送高素質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