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印發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
著力構建綜合創新生態體系
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2%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萬家;市級各類創新平臺達到350家以上;院士工作站達到70家,高層次產業創新創業團隊達到30個
本報訊(記者任學光)日前,石家莊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石家莊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該市將著力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多領域互動、多要素聯動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推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根據計劃,到2020年,石家莊市高質量創新發展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創新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能力大幅提升。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2%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5%左右。
——創新主體迅速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達到1%以上。
——創新平臺擴量提質。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突破13家,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達到60家,省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達到110家,產業技術研究院超過16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39家。市級各類創新平臺達到350家以上。
——創新環境持續優化。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達到1家,國家級孵化器達到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達到29家,國家級星創天地達到13家。院士工作站達到70家,高層次產業創新創業團隊達到30個。
該市確定了科技創新八項主要任務,旨在破解創新能力不強、創新主體不多、創新人才不足、創新環境不優等瓶頸問題,推動盡快走上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加強市級以上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各類創新平臺數量增長、質量提升、結構優化,力爭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增長到670家以上。到2020年,市級重點支持打造15家以上新型研發機構。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到2020年,建設省級以上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0個。
加快產業技術創新,催生供給側改革新動能。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20年,生物、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技術裝備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等七大領域,建設5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帶動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500億元。圍繞發展智能制造,推廣“互聯網+先進制造業”新模式,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開放創新平臺,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到2020年,兩化融合指數達到88。
培育企業創新主體,厚植創新發展新優勢。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每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0家。持續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300家以上。培育壯大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到2020年,省級以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超過23個。
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構筑成果轉化新高地。依托石家莊高新區,建設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分園區。建設各具特色的協同創新載體,重點抓好石家莊(正定)中關村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建設;強化與京津重點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的合作,市級每年支持10項以上京津科技成果在石家莊轉化應用。
著力推動區域創新,構建聯動創新新格局。實施縣域創新驅動發展躍升工程,實現縣域可持續發展。統籌推進省級以上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引導園區優先向貧困地區布局。到2020年,市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達到50家。
強化創新人才支撐,激發創新發展新活力。加強人才引進培養,吸引一大批高層次人才和知名高校畢業生來石創新創業。每年重點支持引進5個產業創新創業團隊和40名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英才,新建5家院士工作站。
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實現科技改革新突破。深入推進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確保試驗區改革任務全部按時完成。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規律的市場定價機制和市場化的國有技術類無形資產協議轉讓制度。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構建創新驅動新生態。到2020年,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分別達到8家、29家、13家,省級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分別達到23家、65家、30家,市級孵化器、眾創空間分別達到28家、135家。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力爭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20年,全市授權發明專利超過150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8件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