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是我國近代工業的搖籃,我國第一座現代化煤井、第一條標準軌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袋水泥、第一件衛生陶瓷均誕生于河北。新中國成立后,以“一五”時期全國156項重點項目建設為標志,河北省初步構建了以煤炭、鋼鐵、紡織、原料藥為基礎的工業體系。
近年來,河北工業快速發展,逐步形成了以裝備制造、鋼鐵、石化、食品、醫藥、建材、紡織服裝等七大產業為主導并涵蓋40個工業行業大類的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領域形成局部優勢。涌現出河鋼集團、長城汽車、中信戴卡、君樂寶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安平絲網、白溝箱包、清河羊絨、平鄉自行車等一批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鋼材、平板玻璃、青霉素、維生素C、皮卡、SUV等產品產量居全國第1,輕型輪轂市場占有率世界第1,動車組、架橋機、焊接機器人等多項產品全國市場占有率領先。
河北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強力推動全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入開展“雙創雙服”,啟動實施“萬企轉型”,扎實推進轉型升級系列三年行動計劃,全省工業經濟實現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穩中趨優”,并正在向現代化工業體系加快邁進。
——制造業總量連續14年全國第六。2018年,河北全部工業增加值13698.0億元,占GDP的38%,比上年增長4.2%。今年1-6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比全國高2.1個百分點,居全國第10位(去年同期排26位)。鋼鐵產業規模“超萬億”,連續15年位居全國首位,鋼產量連續18年全國第一。裝備制造業不斷壯大,2016年增加值首次超過鋼鐵,改變“一鋼獨大”局面;2018年汽車產量超120萬輛,SUV、皮卡汽車等產品產量位居全國首位,輕型輪轂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石化、食品、紡織、建材等產業規模均“超千億”,乳制品、平板玻璃、輕革等產品產量保持全國第一。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約900億元,中藥注射液、青霉素、維生素C等產品產量均列全國首位。
——工業轉型升級政策體系初步形成。對標關于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的有關要求,以省委省政府和兩辦名義密集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工業體系的指導意見》《河北省“萬企轉型”實施方案》《河北省支持“萬企轉型”若干政策措施》和鋼鐵、食品、工業設計、大數據、智能制造、信息消費、工業互聯網、IPV6、5G等40多個指導性文件,基本形成了促進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明確了工業轉型升級的方向、重點和路徑。
——新舊動能轉換進入“加速期”。高端高新產業快速發展,2018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突破萬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25%;全省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5.3%、10.0%,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高10.1個百分點、4.8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9.5%。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34.6%,其中,汽車制造業高速發展,增加值同比增長26.8%,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8.0%,位居40個行業大類首位。工業和信息化部、河北省政府主辦的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獲黨中央、國務院批準,每年在石家莊舉辦一屆,成為全國唯一以數字經濟冠名的國家級展會。
——創新驅動成為“主引擎”。石家莊、保定、唐山先后入圍國家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城市,數量與其他4省并列全國第一。張北云計算等14家產業基地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新興鑄管等3個企業項目列入國家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君樂寶等12家企業獲批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3家企業創建了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項產品獲2018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12個項目分獲紅點、iF等國際知名設計大獎。華北制藥等3家企業的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獲評國家級質量標桿。清河羊絨等9家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列入工信部產業集群試點名單。4055家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研發機構擁有率達到25%。
——質量效益提升“新優勢”。2018年全省工業企業上繳稅金2039.9億元,同比增長21.9%,占全省稅收的比重為42.1%,比上年高2.7個百分點,對全省稅收的貢獻率達61.1%,比上年高15.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211.7億元,同比增長12.0%,連續33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7個百分點,增速排名全國第16位,比上年前進1位;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8%,比上年高0.3個百分點。培育認定524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家企業獲評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日央視新聞聯播以《河北: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為題進行專題報道,時間長達3分鐘。
——綠色發展瞄準“高質量”。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新能源發電量352.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0%,其中,風力發電量261.8億千瓦時,增長5.4%;太陽能發電量56.9億千瓦時,增長15.8%;生物質發電量23.9億千瓦時,增長6.5%;垃圾焚燒發電量9.4億千瓦時,增長3.7%。節能降耗步伐加快,2013年以來,年均壓減煉鋼、煉鐵產能超千萬噸,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能耗同比下降3.9%,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2.6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8.7%、居全國前列。
——區域布局優化“新空間”。沿海經濟帶占比不斷提升,以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為標志的一大批重大項目加速落地,北京現代第四工廠順利投產、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加快建設,2018年秦唐滄等3個環渤海市占全省工業的比重為44.2%,比上年高3.4個百分點。唐山被工信部評為2018年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州),被國務院通報表彰。工信部批復設立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面向中東歐國家的中小企業合作區。保定鋼鐵產能率先完成全部退出,廊坊、張家口等鋼鐵產能加快化解、轉移,“環首都無鋼市”正在逐步增多。雄安新區高端高新產業發展核心區啟動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等高端高新產業逐步聚集。
——產品層次邁向“中高端”。傳統產品加快升級,中高端鋼材占比已經達到了約77%,2018年,涂層板(帶)、電工鋼板(帶)、無縫鋼管等中高端鋼材產量分別同比增長17.5%、12.0%、56.8%。消費升級類產品快速增長,2018年,家用房間空氣清潔裝置、嬰幼兒配方乳粉、動車組、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等產品產量分別同比增長1.6倍、43.8%、34.3%、26.3%。新興產品實現新突破,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首破“2萬輛”,全年達2.7萬輛,同比增長1.8倍,無人機、工業機器人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快速發展。
下一步,河北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冬奧會籌辦等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緊緊圍繞“三六八九”工作思路、準確把握“穩進好準度”總體要求,進一步深化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推動傳統產業邁向中高端,著力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增強創新鏈,著力加快構建河北特色現代工業體系,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