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中國,可能是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這一預測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GDP為72.2萬億,同比增速0.7%。
全國經濟增速轉正,各省市區域經濟如何?哪些省份跑贏全國平均水平?
01
這些省市跑贏大盤
這是2020年前三季度各大省份GDP數據:
圖源:省市GDP
可以看出, 廣東、江蘇、山東 三省仍舊穩居前三位,廣東、江蘇全年均有望突破10萬億,而山東作為經濟第三省的優勢仍舊存在。
在內地主要省份中,GDP同比增速位居前十的省份:
貴州(3.2%)、甘肅(2.8%)、云南(2.7%)、寧夏(2.6%)、重慶(2.6%)、湖南(2.6%)、江西(2.5%)、安徽(2.5%)、江蘇(2.5%)、四川、福建(2.4%)。
在這10+1個省份中,除了江蘇福建為沿海省份,其他均為中西部省份,沒有東北省份。
以全國0.7%的增速作為基準,這些省市跑輸大盤:
湖北(-10.4%)、內蒙古(-1.9%)、黑龍江(-1.9%)、遼寧(-1.1%)、天津(0%)、北京(0.1%)、河南(0.5%)。
湖北墊底,在預料之中。作為疫情影響最大的省份,湖北GDP先后被被福建、湖南趕超,前三季度實現GDP增速-10.4%。雖然仍舊處于負增長區間,但相比一季度-39.2%的增速,出現明顯回升。
與湖北相比,內蒙古、黑龍江、遼寧經濟仍未轉正,值得關注。
過去幾年來,這些省份一直處于擠水分的狀態,加上新興產業不足,經濟發展尚未迎來強反彈。
02
粵蘇差距縮小,江蘇沖刺10萬億
廣東、江蘇、山東,仍然穩居中國經濟前三大省。
2020年前三季度,廣東GDP為7.84萬億,同比增長0.7%;江蘇GDP為7.38萬億,同比增長2.5%;山東為5.22萬億,同比增長1.9%。
隨著經濟恢復常態化,只要保持正常增長,江蘇GDP有望首次突破10萬億,成為繼廣東之后第二個10萬億大省。
值得一提的是, 在疫情影響之下,廣東、江蘇GDP差距有所收縮。
粵蘇GDP差距由2019年前三季度的4992億元縮小到目前的4588億元。這背后,由于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不同,兩省遭受的疫情沖擊和國際沖擊也大相徑庭。
廣東是中國外貿第一大省和人口第一大省。 作為外貿大省,疫情和國際經貿關系的變化,對廣東經濟有一定沖擊;
同時,廣東外來人口眾多,而湖北又是廣東外來人口的主要來源地之一,在上半年疫情對人口流動的沖擊之下,廣東相比江蘇勢必受到更多影響。
不過,廣東經濟已經呈現強勢反彈之勢。
雖然前三季度廣東外貿出口5.0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但從9月單月來看,廣東省進出口6990.9億元,增長10.2%。
隨著經濟恢復常態化,廣東江蘇的領先優勢有望得到鞏固,強者恒強的格局短期仍舊難以逆轉。
03
山東VS浙江,誰是第三省?
山東雖是中國經濟第三大省,但與廣東、江蘇的差距不斷拉大。
從初核數據來看,山東2019年前三季度GDP跟江蘇相差9890億元,今年這一數字擴大到21623億元。
不過,初核數據存在較大誤差,原因是我國進行了經濟普查,山東GDP遭遇大幅調整。
若以調整后數據來看, 山東與江蘇的差距從去年同期的20549億擴大到21623億,中間整整差了一個廣西。
不過,山東雖然與第一陣營相距越來越遠,但短期仍能坐穩中國經濟第三大省之位。
2019年,山東經調整后的GDP為7.1萬億,比浙江的6.2萬億,多了8700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相比浙江,仍有6000多億的領先優勢。
不過,如果山東經濟產業無法迅速調整,未來幾年很有可能被浙江超越。
山東整體產業結構過重,高新產業不足。據當地提供的數據,山東傳統產能占工業比重70%左右,重化工業占傳統產業比重70%左右,導致山東面臨經濟總量雖大但發展質量不高的困境。
從人口來看,山東雖是中國人口第二大省,常住人口總量僅次于廣東,但人口增量卻遠遠落后于同類省份。
2019年,廣東新增人口175萬人,浙江新增113萬人,山東僅增加23萬人,如果扣除自然增長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山東人口整體處于凈流出態勢。
同時,山東雖然坐擁青島、濟南兩個副省級城市,但無論是作為計劃單列市的青島,還是省會城市的濟南,對全省的引領作用均不突出。
在以中心城市促進城市群發展的新一輪城鎮化中,如果沒有引領城市,在國家戰略的爭奪上可能處于劣勢。
所以,山東需要奮起直追,方能捍衛第三省之位。
04
內循環時代,中西部省份有望崛起
中西部省份崛起,正在成為備受矚目的經濟現象。
這幾年,中西部省份經濟增速一直處于領先態勢,增速冠軍一直被 貴州、云南、西藏 等省份所霸占,而 四川、湖南、安徽 等省份的經濟增速也領先于東部省份,遠超東北和西北省份。
中西部省份崛起,不是偶然現象。
一方面, 與東部地區相比,中西部地區目前多數處于投資拉動經濟的階段。 由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以及大基建的濫觴,中西部地區借助固定資產投資,迅速做大GDP。
與之對此,東部地區發展相對成熟,早已從投資依賴,轉向創新驅動的新階段,經濟增長的含金量相對較高。
另一方面,疫情沖擊,對于內陸省份的影響遠遠低于沿海省份。 內陸省份經濟產業結構相對單一,且沒有相當的外來流動勞動力人口,外貿依賴度相對不高,所以疫情沖擊相對較弱。
同時,“國內大循環”戰略的提出,對于中西部省份也形成明顯利好。 國內大循環的著眼點在于擴大內需,中西部地區憑借人口優勢,不僅可以承接來自發達地區的轉型產業,而且還能成為擴大消費的主戰場。
中國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場變局勢必會帶來區域經濟的新一輪洗牌。哪些省市能夠崛起,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