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省主研項目實現一等獎零的突破 共15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
時間:2012/2/15 11:06:56 瀏覽:2222次
|
|
|
發布日期:[12-02-15 09:06:00]
|
|
“高度腐敗檢材降解DNA檢驗技術體系的建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月14日上午在京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我省共有15項科研成果獲得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數量已連續4年創新高,其中由我省單位或人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主持的獲獎項目9項、我省單位參與協同其他單位完成的獲獎項目6項。尤為突出的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北醫科大學教授叢斌主持完成的“高度腐敗檢材降解DNA檢驗技術體系的建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實現了我省主研項目一等獎零的突破。 據介紹,在我省獲得的獎項中,按獎勵等級分,有特等獎1項(參與完成)、一等獎1項(主持完成)、二等獎13項(主持完成8項、參與完成5項)。其中由河北省地質調查院參與完成的“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我省獲得的獎項不僅“含金量”較以往更高、數量較以往更多,獎項結構也更加全面。據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省獲獎項目獎種齊全,在國家設立的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技進步三大獎種中,我省均有項目獲獎,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一等獎空缺)、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3項(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1項)。這也是我省首次在同一年度內同時取得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兩個重要獎項。此外,我省獲獎項目行業覆蓋面也較以往有所擴大,工、農、醫三大領域均有項目獲獎。在我省主研的9個獲獎項目中,包含了自然科學基礎研究成果1項、農業領域的科技成果3項、工業領域科技成果2項、醫藥衛生領域科技成果3項。 國家科學技術獎歷來被視為體現各地科技創新綜合實力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有專家認為,作為地方團隊參加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角逐,并實現獲獎數量連破紀錄,體現了我省科研開發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和綜合科技實力的進一步增強。 此次為我省實現零突破、獲得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我省主研項目“高度腐敗檢材降解DNA檢驗技術體系的建立”,解決了長期困擾刑事科學技術的高度腐敗檢材降解DNA分型及溯源難題,顯著提升了我國在國際刑事科學技術領域的話語權和科技實力,對保障社會公共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屬法醫學領域的重大突破。據了解,課題組歷經10年,構建了可檢出降解至40bpDNA片段的兩個復合分型體系,為檢測片段最短、基因座數目最多的分型技術體系,成本低廉,得到國外同行專家的高度認可,屬國際首創,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該成果主要用于刑事、民事案件和空難、海嘯、地震等災難事故的個體識別,成果已轉讓并在國內推廣應用,并將繼續向國際市場擴大應用范圍。
來源:河北日報
| |
|
上一篇:
我市兩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下一篇:2011年度高新技術成果落地獲市政府批準 |
[關閉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