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近日,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工信部智能制造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名譽主任朱森第先生蒞臨華立城西智能硬件制造基地調研。作為制訂《中國制造2025》的參與者,幾十年從事機械制造工程技術研究和行業管理工作的中國制造領域的資深專家,朱森第先生在實地調研后,對華立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努力探索并在兩類不同制造企業先行先試表示贊賞,尤其對華立在最具挑戰性的離散型制造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實踐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表示肯定。
近日,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工信部智能制造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名譽主任朱森第先生蒞臨華立城西智能硬件制造基地調研。在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等人的陪同下,先后前往華立科技和華正新材智能制造工廠,詳細觀看和詢問了華立旗下儀器儀表行業和新材料行業兩個智能制造工廠建設和運行情況。
作為制訂《中國制造2025》的參與者,幾十年從事機械制造工程技術研究和行業管理工作的中國制造領域的資深專家,朱森第先生在實地調研后,對華立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努力探索并在兩類不同制造企業先行先試表示贊賞,尤其對華立在最具挑戰性的離散型制造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實踐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表示肯定。朱森第先生在座談會上關于智能制造觀點的要點,摘編以饗讀者。
實現智能制造首要不斷追求制造智能化
中國制造業把智能制造作為未來十年由大變強的主攻方向。這是出于三個考慮,第一,對現有制造業的提升,包括開發周期、成本降低、效率提升、響應市場速度等;第二,未來的制造業肯定不是現在這樣的制造模式,一定是根據市場的需求和新技術的融入來展現的制造模式,而智能制造將促進、探求和實現新的制造模式;第三,通過制造智能化的推進,將加速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發展,進而不斷發展各種智能產品,從而形成制造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改變制造業的結構。
但是,中國的國情不同,與制造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們制造業總體上位于世界制造業價值鏈的中低端,絕大部分制造企業處在工業2.0和工業3.0之間,因此我們在推進制造智能化的過程中,必須實行并行戰略,即“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工業4.0示范”。現在大家都在談智能制造,美國、歐洲說的Smart Manufacturing,我們翻譯過來叫智能制造,朱森第認為,真正的智能制造應該是把人工智能普遍應用到制造過程中,才有可能真正實現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智能制造的制造系統能夠做到自度量、自決策、自適應、自診斷、自維護、自學習,一句話就是制造系統能夠自行組織生產,不需要有人更多的參與和干預。當下,對于中國制造業來說,不是一步就到Intelligent,首要追求的是制造過程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智能化。
制造智能化追求六個“更”
實現智能制造是制造業的目標,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制造智能化,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去實踐和迭代。那么,制造智能化追求的目標是什么?第一,生產效率更高;第二,單件成本更低;第三,市場響應更快(包括滿足個性化要求);第四,產品品質更好;第五,資源消耗更少;第六,環境影響更小。在推進智能化過程中,要不斷去解決這些問題。
這六個“更”,就是制造業不斷追求的目標和永恒的主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在這個制造智能化過程中,我們就是不斷地去追求這六個“更”。這對制造企業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可落地的、可衡量的、可出效的,不斷做到六個“更”,從而推動解決我國制造業勞動力密集、資源消耗大、效率效益低等問題,提升制造競爭力。為此,可以說“智能制造是目標,而制造智能化是一個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