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創新創業”已經成為政府、社會乃至民間的一種共識,以“雙創”打破資源魔咒與路徑依賴,實現生產力的提升,也不再停留在理念與口號上,而成為實實在在的實績。
來自省科技廳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僅有8900家,經過五年的推動發展,目前已達5.1萬家,翻了兩番多。
強勁的創新創業能力,一方面來自于省委、省政府的強力推動與扶持,來自于民眾發展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也來自于簡政放權、“放管服”改革等政策利好的持續推進與激發。
這其中,“做減法”固然是一個重要方面,但與此同時“做加法”,切實搞好公共服務,服務發展,服務民生,則同樣重要。可以說,“雙創雙服”,關鍵在“服”。惟其有了強烈的服務意識,政策措施才會真正為創新創業兜底,并不斷激發新的創新創業。
有關部門理應認真踐行服務理念,結合自身工作特點優化服務,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我省經濟社會在未來幾年實現超常發展。必須明白,只有服務跟上了,才能將改革的紅利發揮到最大化,極大釋放社會的活力,讓民眾和市場主體不再為繁瑣的程序困擾,不再在不同的單位部門間疲于奔命,在減輕經濟、精神等方面負擔的同時,節約社會運行的各項成本,從而把精力與智慧都投入到發展建設上去。
全省“雙創雙服”活動動員部署大會提及的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優化開發區發展環境、提升窗口服務等幾個專項行動,既是現實生活中民眾與企業的痛點,也是下一步改革的難點,省委、省政府以強大的勢能督責、推動,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的堅強決心,也體現了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有針對性破解制約發展的困難和矛盾的魄力。
從全國范圍看,近年來,很多地方都在推進政府自身改革,強化服務意識。此番我省提出“雙創雙服”,必將激發雙創活力、改善營商環境,加快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成為我省改革發展的金字招牌。
讓公共服務有效率、有溫度,盡最大可能地降低門檻、優化服務,本來就是政府的責任。有了服務意識,政府部門才能進入角色;服務搞好了,創新創業才會有動力,并在改革中增加優質民生供給,讓老百姓增強獲得感。
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年份,以“雙創雙服”為引領,我省的改革已經啟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