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動能正日漸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新動能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正在進一步顯現,不斷推動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
孟瑋表示,近年來,國家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引領,充分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新動能成長速度和支撐作用超出預期。據有關機構測算,新動能對經濟增長貢獻已超30%,對城鎮新增就業的貢獻超過70%。一些東部省份已經走出結構調整陣痛期,新動能正日漸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
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顯示,在新舊動能轉換方面,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現;新產品需求非常旺盛;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分享經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迅速成長。
孟瑋表示,下一步,還將在以下四個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一是加快推動新興產業發展。落實好“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組織實施一批新興產業重大工程。運行好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拓寬創新創業融資渠道,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
二是加快推動創新創業上水平。以實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為抓手,推動北京、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3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推進雄安新區創新驅動引領示范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匯聚國際一流創新資源,構建開放型的協同創新集群,推動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
三是加快推進形成有利于“四新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緊緊圍繞激發潛力、增強活力,著力營造包容創新、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探索構建審慎監管和社會共治相結合的管理格局,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四是加快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持續推進“中國制造2025”,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技術,促進工業企業數字化、服務化轉型,打造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助力產業升級。出臺“互聯網+”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性文件,實施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工程,加快推進工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