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著送餐機器人送來的咖啡,看人形機器人整齊劃一地表演舞蹈,欣賞機器人提筆、沾墨、運筆書寫出的書法作品……在唐山新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記者頗有穿越到未來的感覺。
從搬運、碼垛、焊接等生產活動,到讀報、陪護等生活細節,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我省圍繞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三大領域,從生產制造、技術研發、產業應用等路徑推進構建產業體系。
今年以來,我省機器人產業方興未艾,呈現出勃勃生機,亮點頻出:
5月8日,作為世界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世界噴涂機器人巨擘的安川都林機器人應用設備(北京)有限公司在香河機器人小鎮舉行新工廠入駐儀式,并開始投產運營;
5月18日,國際醫療機器人產業基地項目簽約落戶涿州國際健康產業園,基地將引入以色列Mazor Robotics骨科手術機器人和英國肝臟常溫灌注轉運機器人OrganOx metra技術,探索醫療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及應用;
日前,唐山高新區“全國焊接機器人制造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正式通過國家質檢總局驗收,成為全國首家以機器人產業命名的品牌示范區。
……
機器人產業的悄然崛起,展現了以傳統產業為主的我省經濟發展領域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這也正是我省依托新興產業重塑產業格局、打開經濟發展新空間的一個縮影。
“今年1至4月份,全省新產品以及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其中工業機器人增長40.6%,數據亮眼。”省統計局副局長田艷表示,“河北智造”機器人產業的崛起,為全省經濟轉型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記者從省工信廳了解到,目前,我省已建成滄州國際機器人產業園區、唐山機器人產業園區、石家莊機器人產業園區、香河機器人產業園區、固安機器人產業園區、衡水冀州機器人產業園區和曲周機器人產業園區七大基地。
“公司研發制造的國內首個專用車車架智能化焊接制造車間已經投產,從生產線的起點上料到鋼板變成車架成品的全過程僅需8分鐘,期間各個環節全部由機器人完成。”在位于唐山高新區機器人產業基地的唐山開元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徐志明告訴記者。
開元集團的焊接機器人在奧運鳥巢、上海世博展館留下了匠心制造。世界上最長的跨海橋梁——港珠澳跨海大橋橋梁橫隔板的焊接工作就是由開元集團研發生產的U肋定位焊接機器人焊接系統完成的。世界首條機器人焊接鋁合金自行車生產線、國內第一臺多功能六軸工業機器人本體也來自開元。
我省機器人產業雖然已具有一定規模,但記者了解到,很多機器人制造企業均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處于產業鏈低端,產業集中度低、總體規模小,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現象日益突出。同時,機器人產業面臨技術瓶頸,缺乏高端機器人自主知識產權,導致高端產能不足。
“我省在焊接機器人、礦用機器人等領域已經取得了國內領先地位,但隨著國家有關高端裝備制造支持政策的出臺,全國各地都在注入資金研發相關產品,而且進展很快。”省機械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閆瑞祥認為,能否盡快實現量產,擴大機器人產業規模,成為我省機器人產業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如何突破這些瓶頸?閆瑞祥表示,政府、投資公司和企業三方應同時發力,使機器人制造這個新崛起的行業行駛在快速發展的軌道上。政府職能部門應當更加關注作為行業“主力部隊”的中小企業,并適當向創業型公司傾斜,引導市場進行充分且良性的競爭,盡快出臺相應的配套扶持政策及發展規劃,引導和支持機器人產業加快發展、加速聚集、增強實力。
如何進一步推進我省機器人產業邁向中高端?一位長期研究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河北在發展機器人產業時必須揚長避短,找準定位,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企業自身需圍繞核心零部件、創新型產品、細分市場、售后服務、資本并購等五個維度進行突破,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唯有實現自主創新,掌握高端核心技能,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核心競爭力,進而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在新機遇的引領下,為促進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我省已陸續出臺一系列產業發展促進措施,厚植機器人發展沃土,著力搶占產業發展先機。多個市縣把機器人產業作為重點產業進行培育、推進,推動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
“我們將在香河打造自動化涂裝中心,提升中國涂裝行業的整體水平。”安川都林機器人應用設備(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宋鎮秀表示,香河機器人小鎮聚集了眾多上下游企業,可以在技術、設備、客戶等資源上實現共享和協同,初步形成完整產業鏈,實現集群發展的良性循環。
日前,我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河北省加快智能制造發展行動方案》,提出支持發展焊接、切割、噴涂等工業機器人,著力打造“三中心一平臺”(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增材制造體驗中心、機器人研究中心和智能制造教育平臺),到2020年,全省形成較為完整的智能制造產業體系,智能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0億元。
未來已來,我省正在加速進入“機器人產業時代”!
|